诚信能环:立足节能环保打造智能信息化
诚信能环公司受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委托建设的北京市重点工业用能企业用电在线监测平台。该项目于2008年7月2010年4月完工。
创新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以人为本的智能信息化社会许下这个企业愿景的是成立于北京丰台科技园的北京诚信能环科技有限公司。从电力行业先锋到节能环保门外汉再到能源管理信息化领军企业,一步步蜕变印证了诚信能环坚持自主创新的不变法则
从电力到节能的华丽转身
1999年开始做电,做到欧洲品牌代理,直到2003年市场枯竭,该继续还是该转型?王晖和他的合作伙伴们曾经斗争了很长时间。
应该做节能,这是一个趋势,尽管目前国内趋势还不明显,但世界发达国家的现实已经证明这是一个经济、社会效益都很好的行业。审慎思考之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最终敲定重组成立一个新公司,在继续原来的电力业务保本的同时,尝试开拓节能新天地。2004年,北京诚信能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定位于建筑和工业节能领域的能源管理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并确立了在节能行业长期发展的目标,王晖出任总经理。
然而,从2003年到2007年的最初阶段,这个转身很痛苦。诚信能环不仅要依靠老的电力业务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和资金流,还要立足长远发展新技术,培养专业团队和人才开发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始为客户提供能耗统计、节能诊断、能效管理、分析决策的综合性服务。在并购清华大学某信息化团队的同时,又同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迈出了搭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第一步。
蛰伏期的煎熬可想而知。2006年,机会终于来临。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概念,随后又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借助国家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诚信能环积极与相关国家部委及北京市委办局沟通寻找方向,了解各级政府和用能企业的需要,最终选择研发能源管理监测平台。通过一年多的研发与反复试验,诚信能环首先在自己公司和合作伙伴的公司里进行试用,半年后进行数据对比,平台的技术价值和实用性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认可,当即指定将5家机关单位作为试点。
半年后,应用了诚信能环能源监测平台及整改方案的5家单位耗能指标都不同程度下降,为企业赢得了市场化业务的首次开拓北京市发改委使用北京能源信息监测平台对北京市54家政府机构用能数据监测分析,北京市经信委使用北京市重点用能企业用电在线监测系统对北京市80多家年用能两万吨标煤以上用能企业的用能监测,发现了大量用能浪费和用能不合理的现象,用户得到这些信息反馈后,采取节能措施,直接实现节电量400万度/年、节热量26000GJ/年,此外仍有每年16000万度的节电潜力,每年600000GJ的节热潜力可挖掘。
遭遇瓶颈力图模式突破
虽然在节能环保行业经历了种种酸甜苦辣,王晖对诚信能环的选择毫不后悔。但他也坦言,这个新兴行业可借鉴的东西不多,国家相关法令法规也在完善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
王晖认为,节能涉及面广,包括各类型工矿企业、民用住宅、商用楼宇等,且每个用能单位的用能情况和建设年代不一,能源利用监测、分析、评价的行业标准有待持续完善。例如有些地方性的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考核评价技术规范还在制定中;能源利用效果的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目前只有很少的单位能保存或建立全面的能源数据库,即使有了分析方法和模型,在缺乏完整、连续数据的基础上也很难为企业提供实际意义的结果;在生产及工矿企业当中,要做好其能源平台,必须有相应的有多年经验的行业复合型专家参与进来才能真正把节能平台分析功能做好做强,实现真正的平台节能。故平台在研发过程中,在数据获取、数据分析、行业经验等方面的人力财力投入仍十分大。
从行业层面讲,节能行业是新兴行业,行业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尚不成熟。研发到投入市场的周期过长,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尚在探索中。另外,从事该领域的企业多是摸着石头过河,行业内可供借鉴的不多。此外,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众所周知的难题,技术研发投入高、风险大,企业积极性不高。以上这些都是技术研发所面临的难点和困境。
模式突破势在必行。2010年,诚信能环成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的第一批合同能源管理备案单位。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诚信能环无论采取何种服务方式,都必须以诚信为前提;以诚取信于客户,正所谓诚信赢长远。在北京老年公寓地源热泵工程项目中,采用地源热泵供暖、制冷和供应生活热水,年节能量及节能效益计算结果与燃油直燃机系统相比,地源热泵系统年节能量545吨标煤,年节能效益136万元。地源热泵系统目前运行效果良好,住户满意度很高。
迎难而上坚持自主创新
企业要做好,必须形成3+1密集,即资本密集、资源密集、技术密集,加上人才密集,这是我们诚信能环的一个追求。诚信能环把节能环保当做一个事业来做,因此一直在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
为扩大融资并延伸产业链,2009年12月,诚信能环与日本Celartem公司成功合作,在资本、技术和人才层面,搭建起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为公司信息业务和节能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北京市政府指定的节能环评的单位之一,诚信能环入选北京市能源审计专门机构,在北京市发改委及相关单位的指导下,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并承担《北京市政府办公建筑用电分类计量技术要求》的制定,参与制定北京市政府机构办公建筑用能定额标准。并相继成为北京市既有建筑节能监管现场技术服务依托单位、北京节能环保促进会副会长单位、北京能源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会员单位。
经过多年发展,诚信能环不仅具备对单一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的专业实力,更具备了对整体耗能系统进行综合能源管理的能力。公司相继开发了节能监测系统、室内温度监测系统、电梯节能与安全运行系统、冷库节能系统,研制了能量综合测量装置、低压电力载波温度采集器、载波数据集中器等仪表装置。在节能技术应用方面,有针对性的确立了锅炉节能优化控制研究、热泵系统节能控制研究、冷库节能技术研究、公共建筑重点耗能设备节能技术研究等专项课题,形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坚实的技术储备。目前,诚信能环在全国各地已经承接了几百个信息化服务和能源管理项目,产品与服务业绩遍及政府机构、电力、水利、冶金、轻工、食品、交通、采掘、汽车制造、化工、酒店、商场、公共服务等20多个行业。
为了吸引专业人才,夯实研发队伍和水平,诚信能环积极利用丰台科技园给予的人才引进政策和自身搭建的产学研科技平台,为企业吸引和选用人才。同时,考虑到节能监测涉及的用户点多面宽,工业企业中分类更细的特点,公司以项目合作的方式,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名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常态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机制,聘请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顾问30多人联合开发专业技术和解决方案,累计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00多项,并承担了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世界银行GEF子项目等诸多重大技术和产品项目。
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国策,政府近几年在该领域对节能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包括税收优惠、课题补贴、各种奖励基金、中介服务支持资金等。近年来,诚信能环通过承担国家、北京市和丰台科技园区的多项课题获得相关补贴,还获得了丰台科技园2009年发明专利授权奖励基金、中关村企业促进会中介服务支持资金等多项资金奖励及支持,并连续多年获得丰台科技园区优秀科技人才奖、丰台区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奖、丰台科技园财政贡献优秀企业,连续5年参加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并获奖。
这个方向没有错,未来的发展愿景非常好,只是路程还很遥远,仅仅依靠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由政府力量统一节能标准并严格监测整改。王晖说,节能监测与方案就好像医生诊断开药,假如患者拒绝服药,就难以发挥药效,治疗顽疾。他建议国家应加快制定节能行业监测标准,并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并希望各级政府能尽快落实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加速企业资金流。同时,王晖也希望身边出现更多行业内的产、学、研合作伙伴,共同为国家节能环保信息化添砖加瓦。
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对社会承担的基本义务,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最根本的基础是诚信。企业如果没有诚信,即使其管理效率再高,技术再先进,产品再好,也无法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王晖所阐述的诚信能环的深意,不正昭示了这家能源管理信息化领军企业的美好未来吗?
热点新闻